仰韶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三次入党 初心不改 ——第一任中共渑池县委书记王舟平

发布时间:2021-02-20 点击量:3336 来源:原创

王舟平(1913—1945),乳名连,字奉运,曾用名王培章、王子升、王子平、王文襄,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五军留守后方部队政治指导员、临鲁地委书记兼鲁山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干事、八路军独立第七旅政委兼中共渑池县委书记等职。1945年在豫西事变中壮烈牺牲。

出身贫困 心向革命

王舟平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黄台岗乡王庄村(今属南阳市宛城区)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爱好读书,8岁入学,读了四年改良私塾,考入县立第八完小。1928年冬,因生活困窘,完小四年级的王舟平被迫辍学,回到本村私塾里半教半读,后到襄阳私人印刷所里当童工,既要忍受非人的压榨,还没有人身自由。他干了近五个月就趁工头不注意悄悄逃走,沿途以乞讨为生,返回故乡。回到家乡后,他在劳动之余,刻苦自学,其学识得到族长王可亭赏识,经常接济他。1931年,在王可亭的荐举下,王舟平随其到省会开封河南通志馆帮助工作。主要任务是,绘制山川河流图、抄写资料,同时王可亭还提供很多书籍让王舟平自学。这个时期,王舟平读了很多经典书籍,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化基础,在写作、绘画、书法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1931年,南阳遭受特大水灾。在开封的南阳籍进步青年组织成立“旅汴同乡筹赈委员会”,王舟平也参与其中,结识了许多南阳旅汴进步青年。秋季,旅汴同乡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打倒贪官污吏、赈济南阳经济、解除人民痛苦,号召为建设自治自卫、文化发达、人民幸福的新南阳而斗争。王舟平积极参加活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32年7月,王舟平离开开封,回南阳省亲,积极参加了南阳自治自卫运动。任南阳县第四区自治指导员兼第二民团教导大队政训员,又先后任南阳第五区自治指导员、政训员、副区长,保甲编审员等职。他的主要责任是监选乡镇长,提倡妇女放足、剪辫子,兴办新学,禁烟禁赌,反对封建迷信,拆毁神像,查封庙产等。后因旧势力复辟,自治自卫运动失败。1933年8月,经王可亭介绍,王舟平到南阳县第四区中心小学当教员。在校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的书籍,如《现代世界观》《社会科学概论》《中国革命的几个根本问题》和《郭沫若诗选》等进步书籍,思想受到启蒙,认识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知道了无产阶级革命。1934年,王舟平在南阳结识了邰士芳、胡云芳、陈治君、陈明贤、陈明惠等进步青年,经常在一起议论国家前途,抒发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不满情绪,强烈向往着新的社会和新的生活。当年,王舟平到南阳刘宋营小学任义务教师,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曹云阁,阅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乡情集》《苏俄文学理论》等革命书籍。这是王舟平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原著。他通过学习,决心投身革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

地下工作 卓有成效

1934年秋,曹云阁对王舟平进行一段时间考察后,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曹云阁主持下,成立了党支部,曹云阁为书记,王舟平任组织委员。支部发展党员10余名,奔波在内乡、镇平、方城、唐河、南阳之间,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此时,王舟平仍以南阳小学教师的身份,坚持党的地下工作,并教育群众,开展破除庙宇、兴办学堂、宣传剪发放足等活动。1936年冬,王舟平应邰士芳邀请,筹办刘寺私立小学,主要目的是在农村为中共南阳中心县委提供活动基地。1937年4月初,白色恐怖严重,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王尚文、曹云阁等在南阳被捕,形势紧急,邰士芳立即决定让王舟平离开南阳去北平。4月底,王舟平到达北平,与中共华北联络局取得联系。8月19日,受中共华北联络局委派,王舟平等11人以流亡学生战地服务团名义,到国民党孙殿英部队(冀察游击队)做统战工作。王舟平在该部先后任调查统计股长、政训员、政训主任等职。

几度失联 不改初心

后孙殿英部移防,转移到山西晋城。王舟平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考验,1937年10月,由张源介绍,王舟平又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孙殿英部再次移防,一部开赴河南林县,另一部(第一、二大队)渡黄河驻防宜阳。王舟平随第一大队到宜阳。后因第一大队改编,他又到第二大队做政训工作。因当时信息不通,王舟平再次与党组织联系中断。7月,经西安党组织介绍,与豫西党组织取得联系,王舟平又重新入党,积极在官兵中宣传抗日。1939年春,第二大队扩编为第二支队,下辖两个大队,王舟平任第二支队一大队政训室主任。孙殿英部改为陆军暂编第五军后,支队改为团,大队改为营。王舟平先后担任了新五军留守后方部队政治指导员、第十团第二营政训主任。由于王舟平帮助友军巩固和加强了抗日力量,争取了友军对共产党的同情,其工作曾受到中共河南省委的赞扬。在宜阳期间,王舟平等在孙部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王舟平任组织委员,吸收部分官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根据上级指示,王舟平辞去了在孙部的职务,离开宜阳。

转战各地 为党奔忙

1940年1月,王舟平化名王子平,由中共河南省委派到鲁山县开展地下党组织工作,公开身份是鲁山下汤区四棵树清水营私立小学教员(由进步的校长梁松年等举荐),其学识渊博、思想敏捷,和同事及师生的关系都很融洽。上级党组织派中共党员赵守贞和他假扮夫妇,以教书为掩护,发展党的力量。三个月后,中共河南省委批准他们结婚。从此,这对革命夫妻,就肩负着党的使命,不分昼夜地为党的事业而奔波。不久,王舟平接任了临鲁地委书记兼鲁山县委书记,分别在所管辖的临汝、鲁山、宝丰、郏县、嵩县、宜阳等6县开展共产党的活动。全区共有党员100余人,其中鲁山县有72人。王舟平以鲁山为工作重点,经常到各县巡回指导工作,建立了赵村党小组和下汤区清水营党支部,与各支部取得了紧密联系,发动群众,吸收党员,壮大了党的力量。6月,王舟平利用开明士绅,除掉了反动的清水乡保长周某、保队长高庭秀。鲁山西马楼乡一带严重干旱,当局却强让农民“出官车(为国民党军队运送物资的车)”,乡长李超凡又私自加派,借运送物资残害百姓。王舟平就组织发动鲁山西马楼一带农民2000多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官车”斗争,捣毁区署,拥进县城,又上书省政府,斗争持续一个多月,最后迫使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向鲁山国民党县政府发了“查鲁山西马楼一带,李超凡非法妄为,应依法惩处”的电报,并减轻军粮43.2万斤。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关系更加恶化,地下党组织遭破坏,鲁山清水营小学的校长梁松年(已发展为共产党员)也被捕,形势十分危急。王舟平夫妇组织鲁山民众,转入地下斗争。6月26日,王舟平接到省委通知,调他到陕甘宁边区。王舟平只好告别妻子和襁褓中的婴儿,他对妻子说:“若站在个人利益和感情角度,我是不该离开你的;若站在党的利益和理智角度,我是该离开的。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当然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也不能让感情支配了理智……”王舟平化装成商人,通过国民党道道封锁线,于7月26日到达延安,由陈云介绍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此后,他获悉妻子被捕,生死不明,儿子下落也不明。他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1942年2月,他调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任干事。在整风期间,他向组织写了一份两万余字的《思想自传》,总结了自己在党领导下成长的过程和参加革命后的经验教训。

豫西事变 壮烈牺牲

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部沦陷。9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组建河南人民抗日军,向豫西沦陷区挺进。10月,王舟平参加了主要由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组成的南下干部队。11月7日,由中共河南区委副书记刘子久率领从延安出发,到山西省离石县白文镇和河南区党委委员韩钧所部会师。韩钧率领晋绥军区八分区六支队的一个大队同南下干部队一起,于12月24日过黄河,进入豫西渑池、新安一带,与先到的刘聚奎部会师。1945年1月,中共河南区党委决定成立豫西二地委、二专署和二分区,同时收编豫西上官子平等地方武装。王舟平被任命为由渑池上官子平部改编的独立第七旅政委,兼中共渑池县委(2月成立)书记。在地方工作上,他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建立农会和民兵组织,把地主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收回来,合理解决农民负担。在部队,他深入开展整军运动,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提倡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揭露部分军官的劣迹,主持处决了一个恶贯满盈的副团长。还抽出部分连长、排长、班长和优秀战士等到干部教导队轮训(每期半个月)。为将地方武装改造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独立第七旅旅长上官子平反动本性未改,对共产党的主张阳奉阴违,秘密进行反共串联,密谋叛乱。1945年5月26日(农历4月15日),上官子平部趁八路军主力部队外出执行任务,分区司令部兵力空虚之机,在渑池县耿村、上官庄等12处同时发动反革命叛乱(豫西事变)。事变首先在旅部发起。夜晚10时左右,王舟平和参谋长白云在旅部所在地耿村,不幸被叛匪抓捕捆绑。当叛匪将其押至耿村北场时,王舟平面对匪徒严厉痛斥:“我们来到渑池,是为了抗日,是为了解放渑池12万人民,我们没有对不起渑池人民的地方……”叛匪深知王舟平思想工作的厉害,害怕他再发动群众,引起公愤,没有按照事先“一律捆绑至常村”的规定,立即下了毒手,将王舟平、白云杀害。王舟平年仅32岁。翌日,驻杨村八路军武装赶到,将王、白二人盛殓。1951年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追认王舟平为烈士。1966年,中共渑池县委在县烈士陵园为王舟平烈士修建了陵墓。2009年9月27日,王舟平入选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5年8月,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参考资料:《渑池县志》(1991年版)本传、三门峡政协文史资料《三门峡名人》

撰稿:杜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