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尚德小学的蜕变及抗日救亡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20 点击量:3813 来源:原创
编者按: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中共渑池县委宣传部、中共渑池县委党校、中共渑池县委党史方志办公室联合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征文活动,今日推出入选征文第二期:渑池县尚德小学的蜕变及抗日救亡活动。
渑池县尚德小学的蜕变及抗日救亡活动
图1:尚德中学
9月11日,渑池县又一所公立全日制初级中学——尚德中学成立,至此,渑池县不仅有了尚德小学、尚德幼儿园,而且有了高起点的尚德中学。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说:同学们都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渑池县尚德学校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尚仁厚德、力求至善”作为校训,在原二高的基础上创办了尚德中学,着力解决渑池初中学校不足的矛盾,这是民生实事之一,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看到今日尚德我不禁想到二十世纪初的渑池尚德小学,以及抗战中的尚德小学,她原来是一座教会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从教会脱离,变成了一座宣传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学校,期间进步教师和学生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故事很值得今天学习。
曾经的教会学校
渑池县尚德小学,曾经是一所教会学校。1 9 0 4年,瑞典牧师史天泽从山东来到渑池开设教会,在县城西门外购买一所小院,修建了福音堂。后在史天泽的主持下,创办了“福音小学”。又购买西院、北院,共建房三十八间(即现在县委家属院和西关小学)作为校址,史任校长。跟随史天泽一起从山东来的罗牧师任副校长,王牧师任教导主任,王恩召(杨庄人)任总务主任。教师有王志仁(仰韶村人,后来加入共产党,中共城关小组成员)、贾书田(宜阳县张园村人,又名贾墨农)。开始办学时,共有学生30余人,其中女生10余人。这些学生均为牧师、教徒或教友子弟,学生食宿费用均由教会供应。
辛亥革命后,1913年,史天泽把“福音小学”改名为“尚德小学”,分男女两部,男生部在原西关学校,女生部在今县委家属院。校长仍是史天泽,教务主任李民声(洛阳市花园街人),总务主任仍是王恩召。教师
图2:西关学校
增加了金福民(西关人)、赵之翰(高村人)、金凤(金福民的妹妹),当时有学生60余人。男生部三个班(大、中、小)40余人。女生部也分大、中、小三个班,还是只有10余人。学习课程在原来国文、算术、圣经、公民、音乐、美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历史、自然、体育等课,音乐课主要以教会的“赞美诗”为主。
图3-4:县委家属院的老房子
革命思想对学校的影响
1927年,尚德小学的教员王志仁和渑池其他三人加入了共产党,渑池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城关小组在福音堂秘密成立,教会学校也被革命思想影响和改变。学生增加到200余人,教师队伍也随之扩大,男教师增加有马明信(西关人)、王仰曾(北街人)、崔书万(池底人)及李守智(南菜园人,山东崇德教会学校毕业)等4人;女教师增加有李松云(崔书万的妻子)、马教习、王教习等3人。其中男生部180余人,六个班,为四、二制。女生三个班,30余人,为复式班。当时还有少数女生被缠过脚,走起路很不方便,一般不上体育课。
这一时期,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王志仁等老师在史地课中也对学生灌输反对列强侵略中国、强占国土,封建军阀割据不利于中国发展等先进思想。学校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实行奖学金制,得到奖学金的学生,学杂费(包括书费)减免。还实行了月考和终考,考试成绩对外张榜公布,当时,学生综合成绩比其他县办学校要好。因此,邻近的洛宁、宜阳、陕县、新安等县的学生慕名而来求学者不少,到1935年尚德小学学生已达300余人。
摆脱教会 独立办学
从1929年开始,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所有私立学校向地方当局注册备案,否则不予承认学生学籍。也就是说,不向当地政府备案的学校,学生就没有资格考取上一级公立学校。而教会坚决反对尚德小学备案,主张将其改为圣经学校,力图摆脱中国政府的管辖。贾书田和大多数教员以及广大学生都主张向政府备案。1935年,开封济汴中学在进步人士的领导下,同美国教会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终于脱离教会领导,让渑池尚德小学看到了希望。当时,全国各地爱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教会校长李民声却限制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不准上街游行,不准和教会以外的人接触。因此,尚德小学师生不愿再受教会控制,要学开封济汴中学独立办校。
在省教育厅督学周祜光(陕县人,留美博士)和县教育科金福民(原尚德小学教师)的支持下,贾书田带领教师李守智、王仰曾,学生代表侯书芳、吉典英、马德选等人联名上书省教育厅,要求独立办学,脱离教会的领导,并检举揭发了校长李民声和他妻弟互相勾结贪污学校钱粮,专横跋扈,限制教师和学生自由等事实。不久, “陕、灵、闵(原闵乡县)、渑教区”派人来渑调查,召集尚德小学全体师生和学生代表在礼堂开会,会议历时四天之久,争吵非常激烈。最终教会方同意学校脱离,但提出了四条要求:一、尚德学校如果摆脱教会领导,师生必须全部搬出教会。二、凡尚徳学校的财产,一律不准带走。三、要求学生进行投票,看哪些学生愿意留在教会,哪些学生不愿留在教会。四、断绝一切经费支持。
学校方同意投票,结果只有3个学生愿意留在教会,其他学生都想脱离教会。学生和教友们据理力争,要求自己的权利,后经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尚德小学占原男生院,教会占原女生院。这样的结果导致女生无处住宿,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有部分女生转学或退学,其余的女生并入了男生班。尚德小学正式从教会脱离,成为渑池县公办小学。
尝试办学改革 参与抗日救亡
尚徳小学独立后,校长由郑惠仁(县卫生院院长)担任,教师有贾书田、李守智、马德选、李进才(野胡沟人)、王恩召、郑松樵(新安县人,地下党员),李守敬(李守智的弟弟)、王着青(北街人)等。贾书田教国文和习字,他和郑松樵交往很多,从他那里接受了不少进步思想。当时,省教育厅每学期给学校拔的经费只有120元左右,每学期高年级学生每人缴学杂费3到5元,低年级缴1.5元。教师的工资很低,学校的经济也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贾书田很是忧虑,他读了不少的进步书籍,还离开学校到外地去参观学习,想改变学校的现状。在外地的参观中他不仅学习到苏联勤工俭学的经验,还学习了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而且还立志像武训先生(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艰苦办学,教育穷家子弟。回到渑池后,贾书田决定对尚德小学进行改革,首先改革过去培养学生“人上人”的思想,办平民教育,学生不分家庭贫富、不论男女都一视同仁。他决定在尚德推广陶行知:“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创新教育思想。针对当时小学学生年龄都较大,有少数学生已成婚的状况,实行半工半读制,以工养学。他的改革思想得到校长郑惠仁的支持,使学校走出了暂时的困境。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尚德小学师生在郑松樵、贾书田领导下,首先起来响应县城韶阳中学王起飞的抗日救亡大游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8月13日,贾书田和王起飞等人,发起组织成立了“渑池县抗日工作宣传队”,参加宣传队的人员是县立师范、韶阳中学和尚德小学的50多名进步师生。宣传队员推选贾书田为队长,王起飞为秘书。分设宣传、组织、宣讲、戏剧、歌咏、总务6个组,他们自发行动,自编自演,用歌咏、演讲、戏曲等形式到全县各联保乡镇巡回演出.贾书田还组织尚德小学宣传组的师生在街上画了不少日寇侵略中国的漫画,张贴“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日寇必亡!”等标语。还在学校开展给抗日战士写慰问信、节约一张纸、一块糖支援国家买飞机大炮等活动,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入抗战,在渑池县产生了很大影响,抗日救亡的思想深入人心。“渑池县抗日工作宣传队”后改名为“渑池战地服务团”。队员们除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外,还开展战地服务训练,学习火线抢救的各种技能知识,成为一支抗日宣传、鼓舞士气、抢救伤员、瓦解敌人的群众团体。
1938年10月,八路军渑池兵站在东关建立后,郑松樵老师请来兵站的两个军人(一男一女)到尚德小学教唱《大刀进行曲》《抗日流亡进行曲》和《枪口对外》等抗日歌曲。还请一位八路军干部(新安县人),先后三次到尚德小学给全体师生讲团结抗战,反复阐述日寇侵我中华的残暴行为。八路军干部对同学们说:我们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岂能容忍日寇的无理侵略,我们要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要为国家领土完整而战。要学习俄国抗击法国侵略者的经验,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使日寇侵略者没有生存之地……。他讲的富有感情,鼓舞人心,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有不少学生和教师决心投笔从戎,奔赴前线。课后,尚德小学10余名师生到渑池兵站报名,就地参加八路军。后来教师王普青、学生安之刚、金福仁、刘点杰、刘八方等也参加了八路军。贾书田等带“渑池战地服务团”队员20多人,从南村渡黄河,几经周折,参加了革命队伍,为山西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底,尚德小学被国民党七十一军军八十八师借驻,剩下的4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国民党抗日队伍。尚德小学停办。
曾经的尚德小学是一所革命的学校,传承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与教会斗争,争取主权;战胜各种困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灌输先进教育思想,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等等,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豫西抗战和山西战场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日的尚德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是服务于城区市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学校,愿尚德学生"尚仁厚德、力求至善”,成为新时代杰出青年,为渑池的发展添彩助力。
主要参考资料:《渑池党史资料(1983年)》、尚德小学学生李高清1986年的回忆、 王起飞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