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探访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

发布时间:2020-11-18 点击量:5369 来源:原创

编者按: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中共渑池县委宣传部、中共渑池县委党校、中共渑池县委党史方志办公室联合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征文活动。入选征文在《仰韶今古》网站、V观渑池平台推出。

今日推出征文选登:第一期

 

探访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增强党性”,仁村税务分局党支部,把当月的党员活动搬到室外,到仁村乡的革命遗址——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深入挖掘渑池县抗战时期的历史,探访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背后的故事。

据渑池县党史记载:1938年2月,为恢复发展渑池党组织,以适应抗战形势需要,根据洛宁中心县委的指示,中共新安县委派共产党员刘书景到渑池县仁村乡的槐圪塔村开展党的活动,刘书景经常向在学校教书的亲戚赵进和郭勇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因为是亲戚关系,她们三人都居住在赵进家。5月,由中共新安县委批准,赵进、郭勇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了仁村学校党支部,归属新安县委领导。支部书记是刘书景,赵进任组织委员,郭勇任宣传委员。党支部受中共新安县委领导。仁村学校党支部建立后,积极组织学生唱爱国歌曲,张贴标语,出墙报,在附近城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暑假时,刘书景被组织调回新安县工作,9月,赵进、郭勇由新安县委介绍,到陕北公学学习,仁村学校党支部停止活动。仁村学校党组织建立后,虽然活动的时间很短,但却是渑池地区抗战初期最早的地方党组织。他们的革命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对唤起渑池人民群众团结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赵进是这个党支部中唯一的渑池人。

党史上也对赵进有详细的记载,赵进(1918~1961年),原名翠荣,女,渑池县仁村乡槐圪塔村人。1938年5月在仁村学校入党,9月,经组织介绍到陕北公学学习。1948年起,先后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处科员、广西柳州专区干部学校教育主任、土改委员会副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柳州市秘书室主任、政治处主任、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市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61年4月3日病逝于柳州。

秋高气爽,中午的太阳光线依然很强,天空格外蓝。从仁村村向北走大约1公里,就看到一个三岔路口,中间竖一根杆子,杆子上挂着2块指示牌。一块是蓝底白字“大水沟”,一块是枣红底白字“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

在大水沟村槐圪塔中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上挂着一块枣红底白字的牌子“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还有一个左转的箭头。我们要参观学习的地方到了。

 


这就是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据村民们说,这里在解放前一直是赵进家的老宅。现在,这所院落已经破败,大门口已经用红砖墙封住,大门门匾依稀还能看清三个木刻大字“大夫第”。大门口的红墙上挂着一块宣传版面,上面的内容是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简介及赵进生平事迹。

大水沟村槐圪塔是仁村乡的一个传统自然村落,村里还有一部分用大青砖砌成的房子和院落,这些都是解放前盖成的。庭院深深,树木青翠,胡同长长,光影斑驳。



 

我们来到赵进家老宅南边的一个胡同,走访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他是赵进的叔伯兄弟,生于1927年,比赵进小9岁。老人家虽然已经是94岁高龄,但依然是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听说我们来打听赵进的经历,老人家很高兴地给我们说起了小时候的故事。

 



 


赵安行老人说,按照辈份,赵进的父亲赵鉴初是他三伯,赵进是他的堂姐,他记得赵进的小名叫“荣子”,从小都是听父辈说起堂姐赵进的家事。赵进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懂事,家里的长辈们都觉得荣子待人接物很懂礼仪。荣子五六岁时,有一次,一个伺候她的老妈子给她盛饭,不小心把热饭撒在荣子的新衣服上,荣子不但没生气,反而急忙跑到老妈子跟前,查看老妈子是否受伤。还有一年夏天,家里正收新麦子。一般富人家都是自家人吃好的,长工吃粗粮。可赵进家却给孩子们定了规矩,这几天是长工们辛苦出力流汗时候,家里蒸的白面馒头都是给他们吃的,其他不干重活的人,一律不准吃。有一个长工吃馒头时,看到荣子也在旁边,就顺手给荣子掰了一块白馒头,荣子很懂事,没有接,只是摆手,还说“伯伯吃吧,吃饱好干活”。后来,家里的长工和下人们都一直称赞荣子,说荣子根本就没有富家小姐的娇气和傲气,待人和气礼貌,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闺女。荣子长到8岁时,就跟随常年在外经商的父亲到北平上小学去了,后来又在开封读书。

一阵凉风吹来,赵安行老人看看晃动的树叶,继续给我们介绍:1938年春天,那年我虚岁12岁,荣子姐姐过罢春节从省城开封回到老家,应聘到仁村学校教书。我那时在新安县铁门街读书,经常不在家,所以很少和荣子姐姐说话。听家里长辈说,荣子姐姐在仁村学校教书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和新安县的书景姑姑、缇荣姐姐一起回槐圪塔村住,她们一起有说有笑,村里人都觉得她们有学问,经常向她们请教问题,有时请她们代笔写信。那年秋天,我放假在家,有天早上,我正在自家门口干活,老远就看见荣子姐姐背个行李,正往村口走。我喊了声姐姐,她扭回头朝我笑了笑,又朝我招了招手,就大步流星出村了。没有想到,这是我们姊妹们的最后一别。现在想起来,我还能记起她扭回头的形象,齐肩短头发,中等个子,穿一身黑衣服,黑带袢鞋。每次想起荣子姐姐,就是这个样子。

忆到深处,赵安行老人眼中已经噙满了泪花。老人继续回忆到:记得在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年深秋,有一个穿灰粗布衣服的老八路,到槐圪塔村里找房子住。当时村里有些群众看到老八路来,有些将信将疑,不敢腾房子给他住。我三伯赵鉴初,当时已经知道荣子姐姐在延安那边读书工作,一见老八路来村找房子,就去找到老八路,领到自家院子,把好房子腾出来给他住。后来才知道,那个老八路姓邢,是专门来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我三伯赵鉴初,后来经常给老八路的队伍送吃的,送些衣服和生活用品,给抗日老八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三伯说,我也不懂政治,但我闺女认准的事情就错不了,我也支持!

赵进家老宅前些年被收归集体所有,后来改为槐圪塔小学,再后来又归村里了,学校名字现在还能依稀辨认。赵安行老人说,改成学校最好了,能为村里的教育事业奉献力量,让孩子们读书明理,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岁月如梭,渑池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到今天已经82年了,赵进等共产党员盼望的抗战胜利也过去75年了,他们战斗和生活的地方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今日仁村,成排的白瓷砖新房代替了青砖蓝瓦的老屋,金灿灿的谷穗压弯了腰,蓝天白云,山青水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相信,仁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作者:县税务局 曹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