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理论文章

抗战时期的红色据点

发布时间:2008-08-28 点击量:6213 来源:原创

 

的红

——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93811月在河南省渑池县建立的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豫西设立的公开机构之一,是国共合作的一个有力的见证,在支援抗战前线、转运作战物资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兵站的建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武装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拉开序幕。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强大压力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和国民党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方针,尽管不少官兵浴血奋战,终未能阻止日军的攻势,大片国土论入敌手。在河南,1938年初,豫北、豫东大片土地相继沦陷,河南形势严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官邸被迫由郑州迁至洛阳。洛阳成为河南军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为便于和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层统战关系,决定在洛阳设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193810月,毛泽东主席派刘向三(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带领50多名军事干部从延安来到洛阳,和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协商建立八路军办事处,经据理力争,程勉强同意建立“十八集团军驻洛阳通讯处”,1939年,卫立煌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经过周密的统战工作,将“通讯处”正式改为“办事处”,简称“洛办”。

由于洛阳特务活动猖獗,通讯处的活动受到限制,加之程潜担心通讯处人员多影响大,刘向三等经过考察,发现离洛阳不远的渑池,处在陇海铁路和南韩公路的交汇点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对于八路军来说,从渑池向东经洛阳通讯处可以到达确山县竹沟新四军留守处,向西经西安办事处可达革命圣地延安。向南可进入便于开展游记战争的伏牛山区,向北沿南韩公路可达黄河渡口,通往山西十八集团军总部。那时,国民党驻军多在大城市,小县城驻军很少,加之渑池属于丘陵山区,机动性大,适合游击战争,是个建兵站的好地方。刘向三只留下十几名干部在洛阳通讯处,把其余30多名干部带到渑池住下。

经报请十八集团军总部的批准,刘向三带人和国民党渑池县县长李树德交涉,一方面出示各方护照,说明来意,一方面做细致的统战工作,李比较开明,不仅答应支持建立兵站,还为建立兵站提供了许多方便。193811月,刘向三在渑池县城东北角的小寨村建立了“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兵站归属洛阳八路军办事处领导,站长忽兆麟(红军干部,参加过长征),副站长徐世奎(曾任红四方面军师长及军事法院院长),站部有文书、通讯员、警卫排、炊事班等50多人。19393~19406月渑池兵站归属垣曲县关家第二办事处领导。站长李鹏,副站长李平。

二、兵站在抗战中的重要意义

渑池八路军兵站初建时,主要目的是:学习军事,训练干部士兵,一旦豫西沦陷,即为武装斗争做准备。由于抗战形势变化,日寇一时无力西犯,兵站的工作重点也有所改变,主要是中转作战物资、接送保护过往干部、掩护地方党组织召开会议及党的各种活动等。

(一)为抗日前线运送物资、弹药等军用物品。

渑池兵站自建立之日起,就担负着为抗日前线转运作战物资的任务。当时是国共合作的抗战初期,八路军的部分军用物资由国民党供给,其大部分弹药(不供给枪炮武器)、服装、粮食,首先由西安用火车运到渑池兵站,渑池兵站负责向黄河以北的关家兵站转运,再依次转运到八路军总部,供给前方。同时,也有一部分军用物资,要通过洛阳、确山等地,转运供给鄂豫皖的新四军。19392月,因情况紧急,新四军派来一个连到渑池兵站领取枪支弹药,兵站战士全力以赴协助转运护送,顺利完成了这次特殊运输任务。所以说当时的渑池八路军兵站,是共产党联结抗战前方和后方的红色据点。

当时,县北百里的南村黄河渡口是非常重要的渡口。为了保证中条山抗日战场的弹药辎重、后继兵员的需要,国民党县政府配合渑池兵站,动员组织豫西五县上万民工,抢修渑池与南村之间的一百多里抗日战道。这条战道上,每天来往于前后方的汽车、马车、牛车、军人、民夫、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这条抗日战道成了连接渑池兵站和山西关家兵站的红色运输线。

(二)掩护、护送延安和山西太行前总的来往干部。

19381126,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杨尚昆、宋一平等一行10人在延安参加完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后,奔赴华北抗日前方,路经渑池兵站,在此休息两天,由警卫排护送北渡黄河到达关家兵站。12月,刘少奇在渑池兵站主持召开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渑池兵站警卫排负责安全保卫工作。1939120,彭德怀副司令从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来到渑池兵站,同刘少奇研究了与卫立煌部队协同抗日的问题,22日,他们一同离开渑池前往洛阳谈判。1121,印度援华医疗队国际著名医生巴苏华、柯棣华等3名大夫从延安赴太行前线,途经渑池,在兵站停留2天,由兵站护送渡过黄河北上。同时,兵站还担任交通联络等工作,负责护送许多进步青年到延安学习,渑池兵站是共产党东西方来往干部的落脚点,两年中,接待护送来往干部1000多人,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利用兵站的合法地位掩护共产党在渑池的活动。

1938年到1939年,共产党在渑池的主要活动有两个:一是召开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又称渑池会议),二是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渑池兵站承担了这两项活动的组织和安全保卫工作。19381220,刘少奇在渑池兵站主持召开了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又称渑池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以及偃师、洛宁、新密、灵宝等中心县委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同志共30多人。当时党的活动在渑池仍是地下状态,会议在渑池兵站附近的一个砖拱窑洞里召开,渑池兵站的警卫排和从洛阳八路军通讯处调来的警卫战士组成一个监护连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由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主持,刘少奇(化名胡服)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详细听取了豫西特委和各中心县委的工作汇报,结合豫西斗争形势,刘少奇作出指示,为豫西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最后,刘少奇亲自主持召开会议,改组调整了党组织,决定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河南省委的前身),将下属的五个中心县委改为五个地委。会议历时7天,于19381226圆满结束。会后,刘少奇亲自指导豫西省委在渑池兵站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渑池兵站警卫连负责训练班的安全问题,训练的对象是各县的县委和区委干部,也有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每期时间为3周,第一期参加了47人,第二期参加了40人。在第一期训练班上,刘少奇亲自给学员授课,首次宣讲了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其中部分内容是在渑池期间完成写作的。第三期训练班刚刚开始,就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训练班立即停办。这两期训练班为豫西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和指挥人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05月,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了严重破坏,兵站运输线中断,奉命撤离。

三、渑池兵站重要的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在渑池建立兵站对于支援前线,掩护过往干部的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是河南党史的一个闪光点,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研究渑池兵站的历史意义更要研究它的现实意义,让它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一)渑池兵站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一个历史见证。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党以很大的力量加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以推动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渑池县当时就属于国统区,能在这里设立兵站长达两年之久,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方面是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做的好,另一方面也是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真诚团结,共同抗日的表现。国民党渑池县县长李树德就为建立兵站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条件,在我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积极为抗战做工作:在渑池办起了“胡服民众教育馆”和“抗日必胜”的宣传专栏,渑池大街上贴满各种抗日标语,使全县人民的爱国热情迅速高涨起来。同时对兵站的转运物资工作也给了大力支持,每次兵站运输物资所需车辆,少则30多辆,多则60多辆,以及民夫都如数拨给,有力的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工作。今天我们说到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就应该知道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我们宣传兵站就是宣传国共合作,宣传统一战线。在新的世纪,在20054月,时隔六十年,国共领导人再次握手,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国共两党本着求同存异、面向未来、以民族大义和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为依归的精神,一举跨越数十年的恩怨纠葛,率先实现了从对立走向和解。渑池兵站就是国民党当年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历史见证,我们要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好宣传、贡献力量。

(二)渑池兵站是对青少年和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今天我们来参观渑池兵站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它在抗战史上发挥的巨大作用,还必须看到从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到一般战士所表现出的革命作风和爱民精神。刘少奇(化名胡服)在渑池期间,生活上非常艰朴,和大家同吃同住,所以,他在渑池两个月时间,除了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外,没有人知道他是中原局书记。他总是教育大家说:“前方的将士很艰苦,我们现在比他们好很多,我们遇到困难,要时刻想到前方啊!”他很关心同志们的思想进步,利用工作间隙教身边同志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理论,找大家谈心,帮助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具体问题。他白天开会、工作,晚上读书,并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提纲,给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做出了榜样。豫西特委会议召开时,参加会议的同志吃住都在窑洞里。当时天气很冷,窑洞内没有生火,但大家都坚持在会上认真听报告,讨论中争先恐后热烈发言。没有凳子,大家席地而坐,会议开多长时间都没有人挪动位置、走出窑洞,这种作风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吗?兵站的战士来到渑池,把革命传统和延安作风带到了渑池,严格执行党的群众政策,特别注意搞好群众关系。夏秋农忙时节,帮助收种庄稼,还把兵站的马匹借给没有牲口的群众种地、拉车。站长李鹏看到房东李小六的母亲病了,就去请医生诊治买药。在运送物资中,警卫排战士一边担任警卫,一边帮助群众推车,歇息时帮助喂牲口,让渑池和山西的老百姓深切的体会到共产党的军队就是人民的军队。由于干部战士关心爱护群众,群众也主动为兵站站岗放哨,送信、送东西,不要任何报酬。附近的老大娘经常给战士缝补衣服,为伤病员做饭送汤。今天我们宣传兵站就要宣传这些精神,让我们的下一代接受洗礼和教育,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警钟长鸣。现在一些干部下基层,前呼后拥,讲吃论喝,哪里还顾及共产党员的形象,何谈与群众打成一片,腐败问题成了阻挡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火焰山。所以,我们要牢牢占领渑池兵站这个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号召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抗战时期的共产党人,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不论生活条件怎么变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

刘少奇在渑池起草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中共历史上光辉的党建名著,并首次在渑池党训班上宣讲,教育了豫西一批党员干部,不仅是豫西人民的骄傲,也是河南人民值得永远纪念的一件盛事。今天我们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刘少奇在书中指出:“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 关于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刘少奇指出:“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在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方法问题上,刘少奇提出了“慎独”、“自省”等概念。。“慎独”原意是,在个人独处时,自己的言行也能谨慎不苟。刘少奇借用了这一概念指出:作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我们在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过程中,要达到这种修养境界,就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在心理上达到诚恳、坦白、愉快、无私,除了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私利。在共产党员的修养方法上,刘少奇借鉴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省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互相帮助、相互批评的方法等等,为共产党员正确地进行自我修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所以,在当前我们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号召我们的党员认真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完善自己,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