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方志编纂 > 理论研讨

抓好纂稿环节 提高志书质量

发布时间:2008-08-26 点击量:8488 来源:原创

 

 

 

 

志书编纂是史志事业的系统工程,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共同成为一个整体。工作中若忽视了其中某一个环节,都将直接影响到成稿过程,从而影响到志书质量。我们每一个史志工作者,必须慎之又慎,善始善终,把握好修志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编校水平。针对目前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的修志工作进度,重点抓好志稿评审和送审环节,为修出精品志而奋斗。

一、不断修订篇目,力求科学构架

志书篇目从制订之日,一直到志书出版为至,存在一个不断修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编辑人员水平和志书编纂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篇目不断修正,不断“否定之否定”,发扬优点,摒弃缺陷,汲取营养,才能使志书构架更为科学化系统化,使志书  内容更为符合当地地情。就渑池续修志书而言,原来设计出篇目后,即请省市史志界专家斧正,定出的篇目先登在《河南史志》杂志,后刊于《河南省续志编纂工作手册》,这个篇目,影响到了河南省内的一部分续志篇目的制订。以后几年随着续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个篇目的缺陷也显现了出来。我们先后对篇目又进行了大小10余次修订,与原来的篇目相较,已是面目全非,但其中有的地方,我们仍感到很不满意,在志书定稿之前,篇目仍然还会有所修正。在篇目修正方面,切忌固步自封,要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一切围绕提高志书科学性,精益求精,力求完善。这是志书体现科学性的最重要环节。

二、收集资料,夯实修志基础

志书是一个资料性的工具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志书的资料性如何与志书的生命攸关。同时志书又是“官书”,对有供稿单位,因此首先要搞好供稿工作,培训史志供稿队伍,写出和各供稿单位有针对性的供稿提纲,认真研究各行业各部门工作,经常和各供稿单位搞好资料信息反馈,这样才能将供稿资料收集齐全准确。对于没有供稿单位的志书资料,就需要我们史志部门自已动手去收集,比如民俗、姓氏等资料。一些科学性较强的内容,比如科技、文物、方言等内容,还要注意请教行业专家,必要时,请他们帮助收集资料甚至撰稿。资料是整个修志的基础,资料收集环节关系着志书的成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把握,切勿调以轻心。志书中出现的某一内容缺佚,某一史实失真,某些地方史料堆砌臃肿,某些地方存在“假大空”现象,某些文字为总结报告体等等问题,均与资料收集和资料剪裁有关。在评价志书质量时,资料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标准。资料收集应贯穿修志始终。

三、把握评审送审重点,努力提升志稿质量

志稿的评审和送审是志书编纂中的两大步骤,我们务必将志稿评审和送审当成提高志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对待。

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志书编纂人员可能对志稿中有关问题难以发现或认识不足,通过志稿评审,换个角度从外部来审视志稿,一些问题就不难发现。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志稿评审过程中,相当多评审者不仅是发现提出了问题,而且已经为我们提出了切实的解决办法。志稿的评审会,集思广益,志稿的主要问题都可得到充分有效地解决。我们必须认真重视这个会议,将其准备扎实,将其开出成效,会后,还要认真梳理评稿意见,拿出具体的志稿修改方案。评审会上众说纷纭,取舍在我,对待评稿意见,既要博采众长,从善若流,不固执己见,又要勇于决断,有所主见,不左右彷徨,这主要决定于主编(总纂)的综合素质,是对续志的主要编纂者的水平大测试。评审会的意见(主流意见)的采纳程度影响到志书再修改过程是否顺利。一个成功的评审会当对志稿编纂水平有一个大的促进。

评审会意见吸纳后,志稿修订,形成送审稿,一个合格的送审稿当基本达到了《关于地方志编纂的规定》中对志书的标准。如果自己都感到未达标准,切勿急躁送审。志稿送审前要让当地政府组织审稿(一审),切勿省略(忽略)这一步骤。毕竟志书是“官书”,连当地官方都没有认可的志书,很难说是合格的志书。因为当地人最明白当地事,“地近则易核”,官方审稿不仅可审出一些志稿文句方面的“软伤”,更重要的是能审出一些史实方面的“硬伤”。从党政领导角度换位思考修改志稿,定能有意外的收获。志稿经过当地政府一审通过后,还要注意和省、市史志部门沟通反馈,最后才能形成送审稿。

送审稿送审,是省市史志部门为志稿最后一次把关“诊脉”。志稿的主要编纂者一定要充分把握认真对待这一最后机会,力求解决审稿人提出的或自己有疑虑的问题。要从修志千秋大业这个角度去对待志稿送审,使志书千锤百炼。

四、抓好出版工作,注重校稿程序

送审稿修改定稿后,志稿就进入了出版环节。要尽可能选择对志稿有审校的出版社和印刷质量较好的印刷厂。

好的出版社可以对志书进行再次修改编校。比如渑池的首届志书由汉语大詞典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不仅有专家(路 教授)对志文进行全面审校,审改出了志稿中有还存在的大大小小的软伤、硬伤,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从上海到渑池往返收集资料,个别地方根据出版社意见还需重新撰稿(如历次政治运动)。出版社的图文编辑还对志首的图片进行了重新编排,针对志稿中人物照片质量不好的情况,有专家专门对照照片绘制了白描图片。出版社还为我们指定了比较好的商务印刷厂,确保了志书印刷质量,这些都对提高志书质量非常有益。这个在目前情况下,大多出版社做不到,不给你负这么大的责任。一般出版社,可能只管收取书号管理费等,顶多给你划一下稿,定一个志书印刷格式,不说审稿啦,可能连粗校也不负责。

印刷厂对志书成书也很重要。一个好的印刷厂有好的印刷质量,可以保证志书的文字、图片印刷精美,版式无误,装帧坚牢。还能对志书的版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还能发现志稿中我们编校不精出现的一些文字、图表常识性错误。

我们在进入印刷环节校对志稿时,还要把握好校对关,至少再通读校稿一次。这在现在送厂多是软盘或光盘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在家时已经校好了,现在只需要注意版式就行了。当我们校对了几次后,感觉校样无误,想付印时,且慢!一定要再次校对一次,不要让一时大意,留下终生遗憾。我们在出旧志等书时留下有深刻教育。因为志书一出,木已成舟,后悔晚矣。

 

以上所言,少部分是我们已经走过路、采用的做法,是一点小经验吧,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因为比之义马和陕县老师,我们尚未送审志稿者实在汗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做过的工作,也仅是侈谈。关于印刷校稿,也只是我们出版印刷其他书籍的一点体会。当否,敬请诸位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