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史志博览

浅谈古钱币普通品的收藏价值

发布时间:2008-09-04 点击量:11869 来源:原创

 

    我国钱币最早从海贝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并担负起实物货币职能开始,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古钱币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祖们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艺术、钱文书法、冶炼铸造等众多方面倍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成为收藏界的重头藏品。
古钱币存世量较大,且不断出土新品,它的品种、版式、纹饰、质地繁杂,有部分收藏者从经济价值考虑,重视一些珍稀品、特殊品,而对普通币不屑一顾。凡珍稀币、特殊币、经济价值较高的古钱币,都是在特定条件下铸造或特定出土地区,绝大部分并非参与流通,很少流失民间,所以不是随地都能找到的。
    在我国钱币历史中,普通钱币留存和出土量较多的。如:秦汉“半两”币、汉朝“五铢”币、宋朝钱币、清朝钱币等,这些普通钱币目前在古玩市场上和家庭中随处可见,且价值低廉,赝品极少。收藏者要想丰富自己的钱币收藏,除了留心珍稀币和特殊币外,应该在这些普通品中去寻找各自特点,分门别类收藏和配套收藏。
    一、按皇帝年号排列配套收藏
    以宋朝钱币为例,宋朝时期盛行年号钱,几乎每次改元都要重新铸造一种年号钱,且铸量大,多数是价值低廉的普通品,这些钱币种类繁多,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能把这些年号钱币收集齐全,然后按照皇帝年号排列配套,就是一套“宋朝通史”。再如将历朝历代普通古钱币按朝代顺序拼成某种图案,装框制作成壁画,就是一件古朴雅致的艺术品。
    二、按钱币铸造地配套收藏
    如:清朝“康熙通宝”。康熙皇帝(1662~1722)在位六十一年,虽然在位时间长,但钱币铸造的类别少于前代,其中一种“康熙通宝”钱背铸满、汉文局名,为一满文,一汉文,一个字代表一个铸造钱局名。即“同”(大同府局)、“福”(福建省局)、“临”(临清府局)、“东”(山东省局)、“江”(江苏江宁府局)、“宣”(直隶宣府局)、“原”(山西太原局)、“苏”(江苏苏州局)、“蓟”(直隶蓟州局)、“昌”(江西南昌局)、“南”(湖南省局)、“河”(河南省局)、“宁”(甘肃宁夏府局)、“广”(广东省局)、“浙”(浙江省局)、“台”(福建台湾局)、“桂”(广西省局)、“陕”(陕西省局)、“云”(云南省局)、“漳”(福建漳州局),共二十局(以上不包括甘肃巩昌局),这些都是单枚价值不高的普通币。将其收集排列配套,组成“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的“诗文套钱”,就有一定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三、在普通币中学习、研究书法艺术,了解我国书法源流和演变
    我国古钱币币文多数是由皇帝御书和名臣、书法家所写,具有较好的学习研究价值。如:秦汉“半两”,书意古雅端庄,笔划锋劲的大、小篆书;新朝王莽铸造钱文为“悬针篆”书的“货泉”币;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通宝”;特别是宋朝钱文集篆、隶、行、草、楷之大成,其中太宗赵炅御书的“淳化元宝”,不仅开创了皇帝亲书钱文之先例,而且又是行书、草书入钱文之始;宋徽宗赵佶亲自书写的币文“大观通宝”等采用的是“瘦金体”写法,字体挺拔秀丽,在我国古代钱币书法艺术上堪称一绝。如此例举不胜举,如果将具有书法艺术的普通钱币集中收藏,就是一套绝妙的书法“字帖”。
     四、在普通币中寻找特异品
    古代钱币有诸多因特定原因和历史原因,或铸造失误等因素,在钱面和背上铸有各种纹饰、监名、地名、标记、合背、合面、隐起纹、反书等。如果对普通币仔细甄别,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诸书未载而不知原因的特异品币。如汉朝“五铢”面背并非流铜的竖纹和阴刻文;重量不足一克,铸造精美异常、并非赝品的“康熙通宝”;背有“月纹”加“五星纹”的唐朝“开元通宝”;越南于1788年~1792年铸造并流入我国的“先中通宝”(钱背有精美圈纹)等等。类似这些钱币在普通币中不难寻找,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鉴赏价值。
    五、在普通币中选找具有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古币
    历代铸造的古钱币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某些古币的背后记载着一段历史事件和历史传说故事。如:唐武宗会昌年间,佛教昌盛,有大量平民百姓出家,皇帝认为大量百姓信仰佛教就势必要影响到政府赋税的收入。为此,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各州郡废天下佛寺,以废寺钢材铸造“开元通宝”,该币在全国共有二十二地铸造,并且在钱背上铸有各自的地名,统称为会昌开元。这类古币虽然是制作不精,铸量较大的普通币,但记载了一段皇帝废寺毁佛铸币的历史事件。
收藏古币,古今有之,看似闲事,绝非闲事。它不仅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更重要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一般收藏爱好者如果单纯从经济价值角度追求孤品和价值高昂的珍稀品,不但很难得到,而且也失去了收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