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仰韶文化 > 学术研究

全国的仰韶文化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08-08-28 点击量:8472 来源:原创

通 论
《中国史前考古学书目》,安志敏,燕京大学,1951年。
《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61年。
《原始社会史》,林耀华主编,中华书局1984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2003),中国考古学会编,文物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8月。
《河南文博考古文献叙录》(1913~1985),孙传贤主编,1987年3月。
《中国古代史参考图录·原始社会》,中国历史博物馆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
《简明中国文物辞典》,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
《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月。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严文明,三秦出版社,1997年。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国家文物局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
《中国考古学史》,卫聚贤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
《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83~199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3月。
《古代中国考古学》,(美)张光直著,印群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专 著
《中华远古之文化》,安特生著、袁复礼译,地质汇报第五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北平,1923年。
《甘肃考古记》,安特生著、乐森璕译,地质专报甲种第五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北平,1925年。
《庙底沟与三里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
《西安半坡》,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63年。
《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等,《考古》1978年1期。
《元君庙仰韶墓地》,北京大学考古考古教研室,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中原远古文化》,许顺湛著,河南人民社,1983年6月。
《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
《华夏文明》,田昌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
《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
《半坡遗址》(中英文对照),陕西人民美术社,1988年11月。
《淅川下王岗》,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文物出版社,1989年。
《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文物出版社,1989年。
《河洛文化论纲》,史善刚著,河南人民社,1994年7月。
《半坡史前文化精华》,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
《汝州洪山庙》,河南文研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河南史前彩陶》,河南文研所,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1949~1999),宿白主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9月。
《百大考古发现》,(英)杰奎琳·迪宁著,钱屿、钱律译,上海科教出版社,1999年9月。
《夏鼐文集》,夏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
《仰韶文化》,巩启明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灿烂的仰韶文化》,三门峡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等,杨顺发主编,三门峡市文史资料第十二辑,2003年。

论 文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李济,清华学校研究院丛书第三种,1927年。
《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分析》,刘燿,《田野考古学报》第二册,1947年。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苏秉琦,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1948年。
《河南渑池的史前遗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调查团,《科学通报》2卷9期,1951年。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安志敏,《考古》1959年10期。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石兴邦,《考古》1959年10期。
《“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许顺湛,《考古》1962年5期。
《“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了吗》,杨建芳,《考古》1962年11期。
《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苏秉琦,《考古学报》1965年1期。
《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考古学报》1973年1期。
《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等,《考古》1978年1期。
《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临汝县文化馆,《中原文物》1981年1期。
《安阳后岗新石器遗址的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1982年6期。
《试论仰韶文化》,巩启明,《史前研究》1983年1期。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1978~1982年发掘的主要收获》,甘肃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文物》1983年11期。
《仰韶文化的埋葬制度》,金则恭,《考古学集刊》第4集,1984年。
《关于“仰韶文化”的问题》,丁清贤,《史前研究》1985年3期。
《试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编年与社会性质》,李仰松,《史前研究》1985年4期。
《仰韶时期社会父系说商榷》,程德祺,《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
《关于仰韶遗址出土的稻谷》,黄其煦,《史前研究》1986年1、2期。
《秦安大地湾遗址仰韶晚期地画研究》,李仰松,《考古》1986年11期。
《论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村遗址发现六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省考古学会等,《中原文物》1986年特刊。
《从濮阳蚌壳龙虎墓的发现谈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丁清贤等,《中原文物》1988年1期。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和大司空类型的若干问题》,朱延平,《史前研究》辑刊1988年。
《试论文明的起源》,安志敏,《考古》1988年5期。
《中国文明的诞生》,邹衡,《文物》1988年12期。
《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张忠培,《北方文物》1989年2期。
《从社会性意义探讨仰韶时期居民的疾病和生死》,宋镇豪,《考古与文物》1990年。
《陕西蓝田泄湖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考古学报》1991年4期。
《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苏秉琦,《考古》1992年12期。
《谈谈中国文明的起源》,安志敏,《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1992年18卷。
《半坡类型早期文化遗存初探》,朱乃诚,《考古与文物》1992年3期。
《论郑洛地区的仰韶文化及其相互关系》,李友谋,《中原文物》1992年3期。
《论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王小庆,《考古学报》1993年4期。
《略论仰韶文化彩陶的起源》,吴耀利,《中国考古学论丛》,1994年。
《尖底瓶的起源--兼谈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问题》,田建文《文物季刊》1994年1期。
《山西省垣曲县古城东关遗址Ⅳ区仰韶早期遗存的新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等,《文物》1995年7期。
《颛顼时代与濮阳西水坡蚌塑龙的划时代意义》,王大有,《中原文物》1996年1期。
《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张忠培,《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1期。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发掘与研究》,郑杰祥《中原文物》1996年2期。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浅析》,马世之,《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1996年。
《略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社会经济生活》,巴家云,《中原文物》1996年1期。
《河南巩义市塌坡仰韶文化遗址调查》,巩义市文物管理所(刘洪淼),《考古》1996年11期。
《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张忠培,《文物季刊》1997年1期。
《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张忠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试论河南省前仰韶文化》,张居中,《河南文物考古论集》,1997年。
《河南伊川县伊阙城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史家珍、桑永夫),《考古》1997年12期。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发掘与收获》,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1997年12期。
《试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古城的性质》,杨肇清,《华夏考古》1997年1期。
《郑州大河村“星座纹”试析--兼谈仰韶时期重要的狩猎工具:流星索》,贺惠陆,《河南文物考古论集》1997年。
《汝州洪山庙仰韶文化部分彩陶纹饰浅析》,吴汝祚,《文物季刊》1997年1期。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动物形”彩陶盆新解》,张文,《四川文物》1997年6期。
《仰韶文化与原始华夏族──炎、黄部族》,黄怀信,《考古与文物》1997年4期。
《渑池班村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孔昭寰,《第四纪研究》1998年3期。
《洪山庙仰韶彩陶图略考》,赵春青,《中原文物》1998年1期。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文物》1999年7期。
《渑池班村新石器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人类环境学上的意义》,孔昭宸等,人类学学报,1999年18卷。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张玉石等),《文物》1999年7期。
《试论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产经济状况》,杨肇清,《史前考古学新进展--庆贺贾兰坡院士九十华诞国际学术讨论文集》1999年。
《荆山铸鼎及仰韶文化遗存的初步分析》,张怀银等,《中原文物》1999年3期。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仰韶时代的蓄水设施》,铸鼎原联合考古队(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1999年1期。
《50年来河南原始社会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杨肇清,史前研究,2000年26期。
《环境与仰韶文化》,张广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2000年。
《从墓葬看仰韶文化的社会状况》,张曼晨,《史前研究──西安半坡博物馆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休》2000年。
《谈庙底沟类型》,杨亚长,《中原文物》2000年5期。
《下王岗“仰韶文化一期”遗存试析》,余西云,《中国考古学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1999年西陵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0年。
《论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杨肇清,《学术研究文集--纪念南阳市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1959-1999)2000年。
《略谈河南郑州西山发现仰韶文化古城址及其重要意义》,杨肇清,《史前研究--西安半坡博物馆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0年。
《20世纪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杨肇清,《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2001年。
《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孙广清,《中原文物》2001年5期。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许顺湛,《中原文物》2001年5期。
《从考古资料看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发展阶段》,巩启明,《中原文物》2001年5期。
《谈庙底沟文化的重新认识》,许海星,《三门峡考古文集》2001年。
《庙底沟仰韶文化与华夏族的起源》,田双印、李丽,《三门峡考古文集》2001年。
《试论班村仰韶文化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王建新、张晓虎,《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
《略论渑池早期考古学文化》,刘宇翔,《三门峡考古文集》20001年。
《仰韶文化后冈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略论》,曹艳宏、周伟,《中原文物》2001年5期。
《对仰韶文化西坡遗址的初步调查和认识》,宁建民、杨海青,《三门峡考古文集》2001年。
《浅谈仰韶文化彩陶绘画艺术》,杨海青、姚江波,《三门峡考古文集》,2001年。
《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史治民、胡焕英,《三门峡考古文集》,2001年。
《聚落形态调查与早期文明的比较研究》,(美)加里·费曼,《21世纪中国》,2001年。
《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李友谋,《中原文物》2001年3期。
《灵宝西坡遗址:铸鼎原的仰韶大房子》,魏兴涛,《文物天地》2001年6期。

发掘报告
《安阳发掘报告·第四册·后岗发掘小记》,梁思永,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一,1933年。
《田野考古报告·第一册·河南浚县大赉店史前遗址》,刘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安阳发掘报告·第二册·小屯与仰韶》,李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一,1930年。
《郑州西郊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简报》,河南省文化局文化工作队,《考古通讯》1958年2期。
《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队,《考古》1959年2期。
《陕西邠县下孟村遗址发掘简报》,陕西考古所泾水队,《考古》1960年1期。
《陕西华阴县横阵发掘简报》,黄河水库考古陕西分队,《考古》1960年9期。
《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考古》1961年4期。
《陕西邠县下孟村仰韶文化遗址续掘简报》,陕西考古所泾水队,《考古》1962年6期。
《1972年春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1973年3期。
《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黄河水库考古队山西分队,《考古学报》1973年1期。
《磁县下潘汪遗址发掘报告》,河北省文物管理处,《考古学报》1975年1期。
《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郑州市博物馆,《考古学报》1979年3期。
《1977年宝鸡北首岭遗址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队,《考古》1979年2期。
《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考古学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渑池仰韶遗址1980年~1981年发掘报告》,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史前研究》1985年3期。
《渑池仰韶遗址1980~1981年发掘报告》,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史前研究》1985年3期。
《渑池县郑窑遗址发掘报告》,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张居中、王良培),《华夏考古》1987年2期。
《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甘肃考古报告》,裴文中,文物出版社,1987年。
《渑池县郑窑遗址发掘报告》,张居中、王良启,《华夏考古》1988年2期。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文物》1988年3期。
《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队,《考古》1989年12期。
《汝州洪山庙》,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郑州大河村遗址1983、1987年仰韶文化遗存发掘报告》,郑州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李昌韬、廖永民),《考古》1996年6期。
《内蒙古托克托县海生不浪遗址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系等,《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
《陕西临潼零口遗址二期遗存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与文物》1999年6期。
《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